班本课程:竹笋成长记

网站首页    小一班    班本课程:竹笋成长记

竹笋成长记

班级:蓉湖小一班

课程名称

竹笋成长记

实施时间

2021年3月15日——4月2日

主题说明: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孩子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大自然是活教材,是知识的主要来源。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书,而孩子是最忠实的阅读者。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惊喜的发现一个个破土而出的笋尖,他们像一座座嫩黄色的小宝塔,又好像一个个小陀螺,激发起了孩子们观察、探索的欲望。他们闻着竹林里的清新气息,认真地寻找笋宝宝的足迹。瞧!他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对着大大小小的春笋观察着、讨论着,俨然一副小小科学家的模样!老师借机引导孩子们通过看看、触摸多感官互动,形象、直观的了解竹笋的外形特征,知道了竹笋是从竹子的根部长出,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破土而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蓉湖小一班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本土资源,结合课程游戏化精神,让幼儿在踏寻竹笋活动中一起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目标:

1.感知竹笋的基本特征并了解其生长变化的过程。

2.理解儿歌内容,并了解笋和竹对人类的用途及贡献

3.在情景中体验画竹笋的快乐

4.知道剥笋的方法,体验剥笋的乐趣。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主要活动:

科学活动:小竹笋

语言活动:我和笋儿一起长

美工活动:竹笋创意画

社会活动:剥笋

数学活动:比高矮

 

环境创设:

1.       为幼儿提供展示与欣赏作品的平台,如在美工区提供竹笋壳和竹笋图片让幼儿自由创作。

2.       在阅读区增加《冲天小竹笋》的绘本,在美工区提供一面涂鸦墙,给幼儿提供大胆绘画竹笋的成长记,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创设“竹笋成长记”主题墙饰,布置以下板块:“寻找竹笋记”、“竹笋写生记”、“挖笋记”、“剥笋记”、“笋宴记”等。

家园共育:

1.鼓励家长在自然界或周围环境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寻找竹笋,并观察竹笋的主要外形及成长过程。

2.建议家长利用网络资源,让孩子深入观察小竹笋,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竹笋特征和生长过程。

主题反思: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本次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园本土的自然资源,让幼儿探索了竹林的奇妙,了解竹笋的生态知识,不怕困难的个性品质,体验到了劳动带来的收获与快乐。在这美好的时节里,孩子们在寻笋、挖笋、剥笋、吃笋、画笋的这场旅行中与笋儿留下了一串串美好的足迹。

笋还在生长,我们与笋的故事还在继续,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发现笋的更多秘密吧……

 

 

 

 

 

 

 

 

 

 

 

 

 

 

 

 

 

 

 

 

科学活动:小竹笋

活动目标

1感知竹笋的基本特征并了解其生长变化的过程。

2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场地准备:幼儿园竹林;

物质准备:课件、竹笋生长过程图、竹笋若干。

活动过程

1猜猜、说说,引发幼儿兴趣

师:(出示大熊猫图片)今天大熊猫收到了朋友们送的一份神秘礼物,它们是大熊猫最爱吃的东西。你们猜是什么?(竹子)

师:你们猜对了,大熊猫最爱吃的就是竹子。(出示竹子图片)

师:可是竹子那么长,包裹那么小,装得下吗?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一位小朋友来摸摸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包裹里的东西摸起来什么感觉?你觉得是什么呢?

答案揭晓:竹笋。

师:竹笋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是软的还是硬的?

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原来竹笋上面尖尖的,下面粗粗的,是圆锥形的;外面包着一层笋壳,颜色有些是褐色的,还带点黄,有深有浅;而且竹笋摸起来是硬硬的。

2玩玩认识竹笋

师:可是熊猫最爱吃竹子,为什么要送一根竹笋呢?你能猜出这个秘密吗?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说得真棒,原来竹笋长大了就变成竹子了。

师:竹笋是怎样长大的呢?出示竹笋生长过程图

请幼儿排序竹笋生长过程,并做动作扮演。

3、       竹林观察竹笋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去竹林观察竹笋。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活动掠影:

https://wxs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60/10301171/images/41518314.jpeghttps://wxs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60/10301171/images/41518323.jpeg

 

 

 

 

 

 

 

 

 

 

 

 

 

 

 

 

 

 

 

 

 

 

 

 

 

 

 

 

 

 

 

 

 

语言活动:我和笋儿一起长

活动目标

1、       理解儿歌内容,并了解笋和竹对人类的用途及贡献

2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萌发幼儿爱学习的情感。

3学习朗诵诗歌,感受诗歌中的童趣。

活动准备

1、诗歌配图一幅

2、辅助材料若干(竹制品图片若干,各类工种人员图片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感受画面色彩的美,引出内容。

提问:图中有什么?笋宝宝长大了变成了什么?竹子有什么用途?

逐一出示竹制品图片加深对竹用途的了解。(竹篮子、竹玩具、竹工艺品等)

(一)逐一出示各种工作人员的图片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帮助幼儿了解他们为人类做出的何种贡献。

(二)情感教育

提问:小朋友长大能干什么?

(三)幼儿大胆畅谈自己长大以后的理想。

请幼儿说说自己长大了以后相当什么样的人?并说出能为人类做出何种贡献?

二、结合图片学儿歌

(一)边看图片边听教师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理解每句儿歌的意思。

(二)幼儿跟念儿歌,并有情感的朗诵。

(三)分男女两组朗诵,男孩子用竹拍打节奏,女孩子合着节奏念。

(四)互换角色。

三、小结

总结诗歌内容,经得起大风大雨磨练的笋宝宝才能成才为人类作贡献。我们小朋友要向笋宝宝那样禁得起磨练,从小好好学习,学到本领才能为国出大力。

儿歌

我和笋儿一起长

笋宝宝,长得快,

经受大风和大雨,

出类拔萃成大才。

宝宝我,和你比,

努力学习长本领,

长大为国出大力。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目标包含了认知、情感与态度,在活动中,能注意幼儿已有经验的启动,较好的利用图片和儿歌进行情感教育,萌发幼儿爱学习的态度,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幼儿在热烈的谈话中大胆表达自己长大的愿望,并知道为人类作贡献是一种光荣使命。作为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幼儿逐步学会比较客观的认识制约自己,目标行为的要素,并作出积极归因,进而不断改善自己的行动策略,以追求更好的学习结果。

活动掠影:

https://wxs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60/10301171/images/41518324.pnghttps://wxs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60/10301171/images/41518325.jpeg

 

 

 

 

 

 

 

 

 

 

 

 

 

 

 

 

 

 

 

 

 

 

 

美术活动:竹笋创意画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三角形画竹笋。

2、在情景中体验画竹笋的快乐

活动准备:

黑色记号笔、《小竹笋》图画书、竹林现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从前,有一片美丽的竹园,里面有许多又高又大的竹子,竹子妈妈说:“春天来了,我的小宝宝要生出来了”

1、竹子妈妈的宝宝是谁?(竹子宝宝)竹子宝宝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竹笋。

2、你们知道竹子妈妈的宝宝躲在哪里呢?

“我的宝宝住在泥土的下面睡觉呢,当他们喝到春雨后,就从地下探出头来了。”你们想不想请竹笋宝宝出来?幼儿起立,模仿下雨的动作:竹笋宝宝,请出来。竹笋宝宝说:我一个人真孤单,真希望有别的竹笋宝宝陪我玩。

二、示范与尝试竹林现场)

1、教师示范(竹笋宝宝说:)

1)、我们竹笋的头很小,身体很大。可以用一个大大的三角形来画我们。

2)、我们的身上穿着一层一层的衣服,先穿最大的衣服(画斜线),第二件衣服从第一件的中间开始穿,(反向画斜线)衣服越穿越少。

3)、衣服穿好了,刚钻出来的竹笋宝宝很开心(画笑脸或手。)

2、个别幼儿尝试,绘画新的竹笋。

三、幼儿操作

1)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展示作品方式:

三、引导评价

1、现在竹笋宝宝很开心,因为它的身边长出了很多的朋友,你喜欢让我们一起看看,你最喜欢哪只竹笋,为什么?(比较大、衣服一层层很整齐、有笑脸)

2、小竹笋们都变漂亮了,他们尖尖的脑袋努力往上钻,用力向上长。终有一天他们也能和竹子妈妈一样高。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提供了现场的竹笋情景让幼儿现场观察竹笋,并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幼儿大胆的设计和猜想,通过探索实践进行创作,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在这次活动中幼儿通过先探索竹笋绘画、分享、交流经验,又增加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然后幼儿继续分享交流创作的经验,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活动掠影:

https://wxs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60/10301171/images/41518326.jpeghttps://wxs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60/10301171/images/41518327.jpeg

 

 

 

 

 

 

 

 

 

 

 

 

 

 

 

 

 

 

 

 

 

 

 

 

 

 

 

 

 

 

社会活动:剥笋

活动目标:

1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以及与竹子的关系。

2知道剥笋的方法,体验剥笋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每人1--2只笋

活动流程

一、谈话引体,激发兴趣

1、师:你们认识它吗?(出示笋)

师:对了,那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小结:每年的二三月份长出来的笋我们就叫春笋。春笋也有很多种,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雷笋和毛笋两种。

二、认识笋的外形特征

1、观察雷笋与毛笋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手里的笋(同时出示雷笋与毛笋)你觉得这两支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一个长长的,一个短短的;那个笋胖胖的)

2、通过触摸感受笋

师:你们已经发现笋的长短大小不一样了,现在请你来摸一摸他们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幼:(这个胖胖的笋有毛;是小刺……)

师:那另外一支有没有?(没有)

小结:对了,这一支细细长长的笋就叫雷笋,旁边这支短短胖胖的笋就是毛笋,毛笋的笋壳上有毛。但是它们有个一样的地方就是下面大,上面是尖尖的。

三、介绍剥笋的方法

1、观察笋壳

师:我们看见的笋外面穿了一层一层的衣服,这些衣服就叫笋壳,它们一层一层的把笋裹起来。

2、示范剥笋

师:在剥的时候我们要从最下面开始剥起,要一层层的剥上去。在剥得时候要小心,把每层笋壳都要剥得干净。

3、观察笋的身体

现在已经把笋壳剥完了,你们看笋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绿色的,白白的)

在笋的身体上有一节一节的东西,叫笋节。

4、知道笋与竹子的关系

师:你们知道笋长大了会变成什么吗?

小结:笋呀是竹子妈妈的孩子,笋长大了以后也会变成竹子,毛笋长大了以后就会变成毛竹。

四、幼儿剥笋

1、每人发一只笋,幼儿开始剥笋。

教师提醒:剥过笋后不能用手去揉眼睛或者擦到身上。剥完及时去洗手。

2、幼儿剥笋,教师指导

3、幼儿剥笋成功,教师拍照记录孩子们的劳动成果。

活动反思:

笋是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孩子们也经常能在家中或在幼儿园里吃到笋,但是带着笋壳的笋孩子们未必都见到过,更没有机会剥笋。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较深刻的认识到笋的外形特征,并且还认识了雷笋与毛笋两种,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异。而通过孩子自己动手剥笋,即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丰富了他们生活经验,知道剥笋壳要从底层剥起。孩子不仅体验到了剥笋的乐趣,同时还获得了成就感!

活动掠影:

https://wxs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60/10301171/images/41518328.pnghttps://wxs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60/10301171/images/41518329.png

 

 

 

 

 

 

 

 

 

 

 

 

数学活动:比高矮

活动目标:

1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

2能用身体的部位与竹笋进行比高矮,感知竹笋的成长过程

3愉快参与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幼儿认领的竹笋、竹笋比高矮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幼儿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矮?(学说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

(2)幼儿与幼儿比高矮。

一幼儿站在地上立正,另一幼儿站在小椅子上立正。提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引导讨论:小朋友,你怎么想?

两个人比高矮,哪种方法是公平、正确的?哪种方法是不公平、不正确的?

3、幼儿用身体部位与小竹笋比高矮

幼儿说说比高矮的结果。“竹笋和膝盖一样高”、“竹笋比我小腿高,竹笋比我矮”等。

4幼儿做相关记录

(1)幼儿画出竹笋到身体部位的记录图

(2)鼓励幼儿相互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活动掠影:

https://wxs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60/10301171/images/41518330.jpeghttps://wxs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60/10301171/images/41518315.jpeghttps://wxs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60/10301171/images/41518316.jpeg

https://wxs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60/10301171/images/41518317.jpeg

 

 

 

 

 

 

 

 

 

 

 

 

 

https://wxs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60/10301171/images/41518318.jpeg

 

 

 

 

 

 

 

 

 

 

 

 

 

 

 

 

 

 

 

 

环境照片:

https://wxs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60/10301171/images/41518319.jpeghttps://wxs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60/10301171/images/41518320.jpeghttps://wxs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60/10301171/images/41518321.jpeghttps://wxssy.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60/10301171/images/41518322.jpeg

2021-04-03 08:35:00
来源:无锡市盛岸实验幼儿园

公告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