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课程:天生我”蚕“必有用
盛二大二班 班本《天生我“蚕”必有用》课程审议记录
课程名称 |
天生我“蚕”必有用 |
审议阶段 |
前审议 |
时间 |
2023.3.21 |
幼儿关注点 (课程来源)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和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能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孩子们在春分节气的活动开展中,知道了 春分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过完春分之后,老百姓在古代都会养蚕,所以春分节气古人也叫做养蚕天气。孩子们对于蚕,充满了陌生与好奇,于是我们开展了天生我“蚕”必有用的班本课程,孩子们见到蚕宝宝后激动不已,纷纷拉着自己的小伙伴过来围观,还不停地猜测着、讨论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素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生去探索和发现。于是,天生我“蚕”必有用,科学探索的快乐旅程开始了…… |
||||
环境设想 |
1. 环境:和幼儿家长共同创设“蚕宝宝”环境,将幼儿及亲子制作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内。 和幼儿家长共同创设“蚕宝宝”环境,将幼儿及亲子制作的作品布置在教室里。 主题墙:《天生我“蚕”必有用》设计七个小版块:1.活动缘起;2.初遇蚕宝宝;3.铲屎官来啦;4.我们来照顾;5.量一量;6.给蚕宝宝设计房子;7.蚕宝宝结茧子 3.游戏材料: 《蚕宝宝的一生》、《神秘的鞋盒》绘本、蚕宝宝知多少调查表、KT板、超轻黏土、镜片纸、宣卡纸、国画颜料等。 |
||||
资源利用 |
1、亲子调查《蚕宝宝的一生》 2、家长利用网络或者图书,提供有关蚕宝宝的知识,和幼儿一起分享,增加相关知识。 3、家长微视频分享家长微视频分享有关蚕宝宝的绘本故事:如《蚕宝宝的一生》、《神秘的鞋盒》等等,发送到一起长大供孩子们学习,获取更多有关蚕宝宝的相关知识。 |
||||
教育价值 |
环境生成课程,课程来源于生活。蚕宝宝虽小,却引发了孩子们的“大”兴趣。通过为期7周的“天生我蚕必有用”主题课程,孩子们表现出了对生命的关注和强烈的责任心,他们的观察、合作、语言、动手、创造、想象等多种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扮演着观察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遇到问题让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蚕宝宝生命的存在;感受到蚕宝宝的生长变化;懂得了蚕对我们有着很多的用处;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与蚕宝宝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
盛二大二班 班本《天生我“蚕”必有用》课程审议记录
课程名称 |
天生我“蚕”必有用 |
审议阶段 |
过程审议 |
时间 |
2023.3.31 |
问题探索 |
问题呈现:蚕宝宝为什么老是抬头? |
||||
共识与对策: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能够提出问题正是幼儿在积极思考且赋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对于问题的解答,可以让幼儿自主观察,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得出结论。带着疑问,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们一起探究,一起查阅各种相关资料,了解蚕宝宝抬头的原因。孩子们也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通过完成记录表加深对蚕宝宝抬头原因的探索。 |
|||||
环境 创设 |
主题墙思考: 随着课程的推进,我们把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轨迹都呈现在了主题墙上:首先是创设版块——缘起初讨论,春分有养蚕的习俗,孩子们对于到来的新朋友开始了讨论。这是一个有趣的事件,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发现了蚕宝宝的秘密,这个话题有探索的兴趣和价值。趁热打铁我们将“蚕宝宝”这个话题进行了抛砖引玉式交流。接着我们创设板块:蚕的身体结构,孩子们通过说一说画一画,交流了自己对蚕宝宝的认识,我们及时把孩子的表征记录下来。之后是我们来照顾这一板块,我们通过1、蚕宝宝为什么不动了;2、如何照顾蚕宝宝;3、记录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这三方面记录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饲养了一段时间发现蚕宝宝不吃桑叶了,孩子们又进行探索,发现蚕宝宝要结茧子了。孩子们通过绘画的形式给蚕宝宝设计了房子。随着探索的深入,孩子们对于“蚕宝宝在茧子里做什么”提出了疑问,孩子们进行畅想,我们和孩子一起探索,给孩子提供材料,帮助孩子们找到答案,并用绘画和表征形式记录在这主题墙。 |
||||
区域的调整: 在班本课程的开展中,我们在区域中增设了与主题相关的一些材料:阅读区:绘本《蚕宝宝的一生》、《神秘的鞋盒》等。美工区:增加KT板,让孩子们制作可爱的蚕宝宝,制作的作品还可以投放到益智区进行一个游戏。益智区:增加蚕宝宝的一生各个阶段的图片、供幼儿进行排序。 |
|||||
幼儿发 展评价 |
《指南》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孩子们对于蚕宝宝的到来非常感兴趣,好奇心驱使他们对这些“小家伙”进行了讨论,而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往往会寻求老师的帮助,作为孩子们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我们需要挖掘孩子们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尊重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支持孩子们自主探索。立足幼儿已有经验和遇到的“真问题”,以游戏化、情景化的设计激发幼儿自主探究,关注幼儿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凸显了科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价值,从而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
盛二大二班 班本《天生我“蚕”必有用》课程审议记录
- 2024-07-01
- 2024-06-25
-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