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课程:我和蝌蚪的奇妙旅程

网站首页    盛岸二村中班    中一班    班本课程:我和蝌蚪的奇妙旅程

我和蝌蚪的奇妙旅程

班级:盛二中一班

主题名称

我和蝌蚪的奇妙旅程

实施时间

2021.3.29——4.16

主题说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他们不停地看、听、摸。尤其对周围的小动物非常感兴趣。小蝌蚪也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熟悉又陌生的动物,因为蝌蚪可爱的外形而喜欢,可是为什么说陌生呢?因为对于小蝌蚪到底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腿,是如何变成小青蛙的呢?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做什么呢?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在春天里孩子们邂逅了许多美丽的景、有趣的物……

一个元气满满的早晨,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着这几天的发现:小草长个了、桃花开了、梨花开了、樱花和迎春花也开了。

雯雯说:“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看见河里有好多黑黑的东西,许多许多呢,妈妈说那是小蝌蚪,游来游去好可爱哦!长大还会变成青蛙。”

这时,孩子们的兴趣马上被调动了起来,个个歪着脑袋,咧着嘴巴。

轩轩:“我在绘本书上见过。”

静静:“啊!我还没见过呢,但是我在天猫精灵里听过。”

超超:“黑黑的小东西真的会变成小青蛙吗?”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猜测着、欢笑着,对小蝌蚪充满着好奇。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和能力发展的挑战点,支持和鼓励孩子的探究行为,那么“我和蝌蚪的奇妙旅程”就开始啦!

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感受动画中的意境美。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学习用手指点画的方法进行绘画。

6.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主要活动:

科学活动:有趣的蝌蚪

美术活动:顽皮的小蝌蚪

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

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

音乐活动:小蝌蚪

 

环境创设:

1.       活动室:和幼儿家长共同创设“蝌蚪”环境,将幼儿及亲子制作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内。

2.       主题墙:创设看一看;养一养;关于蝌蚪我想知道?;蛤蟆VS青蛙;瓶子里的黑精灵;蝌蚪畅想曲六个版块。

游戏区域:(1)、阅读区:有关蝌蚪的绘本(2)、益智区:蝌蚪知多少?(3)、美工区:瓶子里的黑精灵、蝌蚪畅想曲(4)、建构区:蝌蚪的家、小蝌蚪找妈妈(5)、表演区:《小蝌蚪找妈妈》情景剧。材料:青蛙蝌蚪图片、蟾蜍蝌蚪图片、蝌蚪绘本、蝌蚪知多少、配对操作材料、超轻黏土、镜片纸、宣卡纸、丙烯颜料等。

家园共育:

1、亲子调查《蝌蚪知多少》

2、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去捞小蝌蚪,观察蝌蚪的变化,并且记录下来。

3、家长进课堂《春日里的小蝌蚪》,与班级课题相关的一节美术活动。

主题反思:

小小的蝌蚪引发孩子们探索的热情,孩子们在找蝌蚪、抓蝌蚪、养蝌蚪,观蝌蚪的过程中,了解了蝌蚪的生活环境、外形特征、食物来源等等。给孩子们带来新的惊喜,也给我们的家长带来更多的乐趣。生活就是孩子最好的课堂,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想象。他们在大胆发现、大胆提问、大胆探索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亦追随孩子们的脚步,支持他们的发现,体验一次次不一样的课程之旅。孩子们在整个探索过程中,感知了蝌蚪的生活环境、外形特点以及饮食习惯,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知道了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什么是由它们的妈妈决定的,如果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那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如果小蝌蚪的妈妈是蛤蟆(蟾蜍),那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蛤蟆(蟾蜍)。一系列的活动增强了孩子们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了探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多为幼儿设计一些想象力丰富的游戏,帮助幼儿开发想象力。同时要注重环境教育资源,使幼儿产生积极认知的兴趣。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幼儿的认知情况来进行课程的设计,要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让幼儿做主体,并且始终以孩子的兴趣为起点,设计符合幼儿的教学内容,给予孩子更多自由空间、想象空间、创造空间。

科学有趣的蝌蚪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小河、花草、树木等在春天发生了哪些变化。   

2、       小河的背景图一幅,小花鱼及小蝌蚪各个成长阶段图片。

活动重难点:   

1、通过观察使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   

2、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

活动过程:

1.       创设意境,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温暖的春天来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从泥洞里钻出来,跳进小河里,在绿绿的水草旁边产下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小蛙卵。过了几天,这些小蛙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通过谈话的形式,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活动氛围,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       通过多种形式感知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1.       利用图片演示,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引发幼儿对小蝌蚪成长变化的思考及关注。   

①小蝌蚪长的是什么样子的?   

②小花鱼发现小蝌蚪哪里变了?   

③小蝌蚪又长出什么来了,小蝌蚪的什么没有了?它变成什么了?

2.       师幼共同回顾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并用语言描述及肢体动作感受。   

①小蛙卵慢慢变成小蝌蚪,过了一段时间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它先长出了两条后腿,又长出了两条前腿,最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③引导幼儿模仿小蛙卵、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又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小青蛙的样子。 

3.       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幼儿在教师带领下玩“小蝌蚪变青蛙”的游戏,并引导幼儿按口令做不同的动作:“我是小蛙卵”、“小蛙卵变成小蝌蚪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来了”、“小蝌蚪又长出两条前腿来了”、“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它变成小青蛙了”。 (本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的快乐心情,加深幼儿对小蝌蚪成长过程的了解,使活动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随时组织幼儿观察饲养角的小蝌蚪,验证其成长过程,并进一步激发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结合春天的季节特征来选择和设计活动,把科学领域的活动用故事情节贯穿下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对幼儿积极的情感关注,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注意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活动中创设了一种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并始终给予幼儿积极的关注,使他们的活动动静结合,整个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在设计活动时我注意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演示法、游戏法及情景教学法,能够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多通道参与法及体验法。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玩一玩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幼儿不知不觉对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产生了兴趣。而游戏体验法,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的快乐心情,进一步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掠影:

      IMG_5064(20210529-215601)

语言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       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       感受动画中的意境美。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动画片。

2、蝌蚪变成青蛙的示意图。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提问(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片上是谁吗?

(2)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3)它的妈妈是谁?

2、过渡:你们都知道它的妈妈是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知道它的妈妈到底是谁,他们你问我,我问你,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吧!

二、分段欣赏。

1.观看PPT(一)提问: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小结:因为他们看见小鸭的妈妈带着他们在水中玩耍,所以他们非常的羡慕,也想找到自己的妈妈。

过渡:于是小蝌蚪就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了。

2.观看PPT(二)提问:

(1)       在寻找的路上小蝌蚪遇见了哪两位小动物?(鱼、乌龟)

(2)这两位小动物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呢?

小结:鱼妈妈说: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乌龟说: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子是白色的。

3.幼儿尝试说一说它们的对话。

4.观看PPT(三)提问:

(1)白鹅妈妈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为什么不是?

(2)他说了些什么呢?

小结:白鹅说:我是小白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色的衣服,唱起歌来呱呱呱。小蝌蚪一路把鱼、乌龟、鹅当成妈妈,他们的妈妈到底是谁?我们继续往下看。

5.       观看PPT(四)提问:

(1)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啊?

(2)小蝌蚪最后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

小结:一天又一天小蝌蚪慢慢长大了,先长出两条后腿来,再长出两条前腿来,他们的小尾巴呢,不见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三、完整欣赏。

提问: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

2.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的妈妈长得什么样?

四、巩固故事。

1.这是一个春天里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找到妈妈心情怎么样?

2.那我们和小蝌蚪一起开心的游戏吧。

活动反思:

我认为自己提出的问题太过于表面化,完全是让幼儿在回忆故事的内容,没有给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间,只要把故事的内容的记住就能回答出问题,不利于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我觉得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了自己的妈妈?为什么会认错妈妈呢?2、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为什么小蝌蚪和妈妈长得不像呢?3、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有找到妈妈呢?随着这些问题的层层深入,能改变幼儿消极被动地接受故事的状态,逐步引导幼儿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活动掠影:

      IMG_5097(20210530-104741)     319A213D1C767145ED9C99B97AA11138

美术:顽皮的小蝌蚪

活动目标:

1、       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2、       学习用手指点画的方法进行绘画。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教学重点:掌握手指点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创意的安排画面。   

活动准备:一盆小蝌蚪、示范画。

          幼儿已经认识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蝌蚪:出示小蝌蚪,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说一说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二、游戏:组织幼儿模仿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三、手指点画小蝌蚪:   

(1)出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2)师示范点画方法:先用手指蘸一些黑色颜料,在白纸上点一个圆就是小蝌蚪的身体,再蘸一些黑色颜料添画小蝌蚪的尾巴,示范添画各种不同形态的尾巴并使画出的小蝌蚪向不同的方向游,最后示范添画水草。   

(3)幼儿尝试用手指点画小蝌蚪,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颜料不要蘸的太多,小心弄脏衣服、画纸或桌面,同时鼓励幼儿添画水草、小鱼等。   

四、结束活动,分享评价。

1、绘画结束,组织幼儿课后整理,养成幼儿良好的美术常规。   

2、组织幼儿展示绘画作品,交流欣赏。

活动反思:

    这节美工课,我在备课过程中,自己经过深思熟虑,依照《纲要》中的有关教学理论,深入了解了幼儿的认知能力,我感觉到这节课切合幼儿实际,能通过教师的引导,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容易理解,留给幼儿适当的空间。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做游戏,动手点画《顽皮的小蝌蚪》以及展示幼儿绘画作品。小朋友学会了用手点画《顽皮的小蝌蚪》,小朋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了解了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美术常规。   (1)幼儿对这个活动的兴趣浓厚,积极的用手指点画小蝌蚪,小朋友无论在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均得到自主发展;自己基本能把握教育内容核心,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师幼互动方面做得还可以,会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如:示范添画小蝌蚪不同形态的尾巴,从而使小蝌蚪向不同方向游。今后自己要不断充电,不断更新知识。

活动掠影:

IMG_5069(20210529-220715)       C:\Users\强伊娜\Desktop\幼儿园\蝌蚪\IMG_5070(20210529-222747).JPGIMG_5070(20210529-222747)

 

 

 

 

 

 

 

 

 

科学:小蝌蚪变青蛙

活动目标:

1、       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       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活动准备:

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一份);PPT

活动重难点

1、       重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

活动过程:

1.       开始环节 听声音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       请幼儿说一说小青蛙长什么样子呢?(头顶上有两只眼睛、披着绿衣裳、露出白肚皮、四条腿)   

(2)       它有什么本领呢?(捉害虫)   

(3)       想一想小青蛙小时候是谁?   

2.       师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行操作。   

(1)       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教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   

(2)       幼儿分步骤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3.       与幼儿一起欣赏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   

4.       总结   

师:小朋友们,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我们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   

5.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青蛙。

动反思:

1.       成功之处:幼儿的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短短活动运用了一系列活动方式,使得幼儿无暇分神,乐此不疲。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在活动过程前,我还担心会出现混乱的现象,但在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掌握住了幼儿年龄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的都很积极。 二、不足之处通过这节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要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幼儿的操作时间较短暂,虽然有动手操作可是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果让我在重新上这节课我想在活动中幼儿操作的环节可以让幼儿一整组进行分步骤的操作,加强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活动完成后可和幼儿进行小青蛙保护庄稼的故事创编,并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儿保护青蛙的意识。

活动掠影:

IMG_5066(20210529-215956)       IMG_5071(20210529-221958)

 

 

 

 

 

 

音乐小蝌蚪

活动目标:

1、       用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

2、       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3、积极投入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歌曲旋律尝试配歌词。
难点:用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已观察过蝌蚪,了解过它的生活习性。
2、渔网、《小蝌蚪》视频及音乐。

活动过程:

1.       在《郊游》的乐曲中开始活动。

2.       复习歌曲《在农场里》。

3.       感受歌曲《小蝌蚪》的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并做动作。

1、       倾听教师范唱。"青蛙妈妈的孩子小蝌蚪在唱歌,大家注意听,它唱了些什么?"

2、       根据歌词内容,师生共同创编动作。

3、       在教师带领下,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变化。

4、       在歌曲旋律伴奏下,尝试配歌词,学唱歌曲。

5、       在歌曲音频的帮助下,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4.       边唱歌,边玩游戏。

1、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小蝌蚪边唱歌边在水里游,玩得很开心,调皮的孩子拿来鱼网捉小蝌蚪,灵活的小蝌蚪快快地游回去了。鱼网出现时,小蝌蚪才能游回家去!

完整游戏,幼儿边唱歌边按歌词内容和歌曲节拍做动作,歌曲结束,鱼网出现,小蝌蚪逃回家去。

2、       在自然角中投放小蝌蚪并向幼儿介绍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我们班的幼儿大都生活在小区之中,对于小蝌蚪这个动物形状并不熟悉,因此,在学习时孩子可能不会太理解,这样就会影响游戏的效果。考虑到这种情况,因此,在活动前,我带来了许多小蝌蚪,并放到自然角中,孩子们见了,一到自由活动,他们就拥向自然角,好奇地观察着小蝌蚪,在观察中,他们了解了小蝌蚪的外型特征及它们游泳的姿态,在谈论中,他们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对小蝌蚪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孩子对小蝌蚪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后,我们就开始组织孩子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纷纷热烈地谈论着对小蝌蚪的认识,这时老师用歌词进行简单总结,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词内容,接着在欣赏音乐旋律中我们引导孩子自己尝试着进行演唱,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哼出了歌曲,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接着,我们在组织孩子进行游戏活动,在进行游戏时是孩子们最投入,也是最高兴的时候,由于他们对蝌蚪的游泳姿势并不陌生,他们纷纷地模仿小蝌蚪的游泳姿态表演着,非常开心、愉快。

活动掠影:

      86C146682CD05990B28DC7477F1B8F45

 

 

 

 

 

 

 

 

 

环境照片:

   

86AD80F818B203A556B09D0CC31B79C3

2021年4月18日 09:20
浏览量:0

公告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