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与你相“锡”




与你相“锡”

课程缘起


在创意美工活动中,当老师把锡纸这一份特别的材料拿出来时,孩子们的兴趣点一下子就被激起,于是便开启了属于他们的话题……
彤彤:“这是什么呀?好闪!”乐乐:“这好像我妈妈烫头发时候用过,我在理发店见过。”雨桐:“这个纸亮闪闪的,和我用来画画的纸不一样呢!”涵涵:“我知道!这个是锡纸,我妈妈上次用烤箱烤红薯就用到它的!”
听到小朋友们的讨论,我们决定带着大二班的孩子们一起去探究,一场与锡纸的互动之旅开始了……



锡缘进行时


寻找锡纸
结合家园共育资源,请家长朋友带着孩子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锡纸”,孩子们在发现探索中寻找着锡纸的身影。锡纸在奶粉罐里,在巧克力包装上,在外卖袋里,在药丸包装上,还有锡纸盘......





老师的话
在寻找锡纸的“旅程”里,孩子们发现锡纸是无毒无味的,可以直接和食物接触。

初探锡纸

这个纸很好撕。听,还有哗啦哗啦的声音。


这个很软很光滑,很容易绕起来。
老师的话
孩子们在和锡纸近距离的接触过程中,通过看、摸、折、撕等多种方式充分感受锡纸的特性,更激发了孩子们探索锡纸的欲望。他们发现锡纸没有气味、很薄、很光滑、很软、易破,还可以撕开、变换不同的形状。随着锡纸活动的慢慢开展,进一步增加了孩子们对锡纸的了解,并对锡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锡乐无穷
通过与锡纸近距离的接触,孩子们发现了锡纸的特点:易撕、易扭、易揉、易塑形。于是,孩子们与锡纸的艺术接触就此拉开了序幕......
星光饰品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如何让孩子们走近银饰,并能创造性地动手制作银饰呢?锡纸让这一切成为可能,孩子们在包、卷、捏、剪、贴的过程中感受着、创造着这种艺术的美。












锡纸滑雪小人
锡纸很软,易变形。那么把它卷一卷,捏一捏,团一团,再将其拼接组合,会变成什么呢?瞧,一个个好玩有趣的滑雪小人在大二班小朋友的手中出现啦!



老师的话
虽然孩子们对锡纸的特性有所了解,但初次探索滑雪小人有点无从下手,很多孩子的锡纸在撕的过程中就断开了,接不起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孩子们了解制作滑雪小人的方法,孩子们再次自主尝试……一个个不同姿态的滑雪小人在孩子们的分组合作下精彩呈现了。

锡纸版画
孩子们用勾线笔、水彩笔、蜡笔、丙烯马克笔在锡纸上画画,他们发现勾线笔和丙烯马克笔的颜色能很清晰地在锡纸上呈现。






老师的话
锡纸的特殊性让孩子们接触到了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幼儿使用锡纸自主表达创作的过程中,幼儿不断地尝试、失败,懂得放弃,继续尝试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学会了坚持不懈,最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教师适时点拨,获得成功体验,得到经验的提升。活动中我们理解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针对观察型孩子、动手型孩子和冲动型孩子,提供不同的挑战任务,允许他们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中所呈现的发展阶梯。


锡纸大探索

锡纸小课堂
和风在一起
我们选择了孩子们日常接触的纸巾、报纸和锡纸进行比较,风来了,哪一种纸更防风呢?

阳阳:纸要被吹飞了。
豪豪:我的头发都被吹起来了。
彤彤:没有风,但是有一点点热。
总结:原来锡纸可以防风,还能传递热量!
和光在一起
用手电筒照射在日常接触的报纸、餐巾纸和锡纸进行比较,看是否能够遮挡光源。



总结:原来锡纸有阻挡光线的本领!
和水在一起
把三种材质不同的纸放进水里,观察一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小包:餐巾纸小船很快就浸湿了
之之:报纸小船的船底也湿了,它沉下去了。
思涵:看,锡纸小船没有湿,还在水面上。
总结:原来锡纸有防水本领!

锡纸小实验
《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锡纸电解食盐水
实验材料:电池、锡纸、清水、食用盐、容器




科学原理:通电后,食盐中的氯化钠与水发生电离反应,分别在阴极与阳极生成氢气和氯气,剩下的氢氧根离子与钠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钠。
锡纸取火实验
实验材料:电池、锡纸、纸巾

实验发现:锡纸具有很好的吸热性和传导作用。

实验操作后,幼儿通过绘画记录发现:锡纸可以导电、吸热。与此同时,教师告知幼儿锡纸是一种带有金属成分的纸,不能拿它去碰触带电体,如电器插座。
老师的话
幼儿期是形成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科学探究活动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非常重要。幼儿园利用大自然或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锡纸创想

在太空“安家”,是几代航天人的梦,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梦。星空,是孩子们对更广阔世界的想象。孩子们动手制作宇航员对更辽远深空的探索寄予美好愿景。



锡纸在幼儿的生活中接触虽不多,但它可塑性强,操作和想象空间大,玩法多样,因而很容易激发出幼儿创造性的游戏行为。多样的造型变化也能给幼儿带来较大的成就感和胜任感。在活动中,幼儿真正成了锡纸的主人,在交流、分工与合作中有机地整合材料从每个游戏片段中,我们都能看到幼儿在游戏中的综合性、创造性、挑战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课程感悟

陈鹤琴先生提倡:“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寻找活教材。”锡纸的出现完全取材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展开,再回归到生活中。在我们“与你相锡”的班本课程中,孩子们边玩、边学、边思考、边创造,不断地观察、操作、发现、探索,从而对这个神奇的锡纸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幼儿的学习大多数是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蹲下身子去倾听幼儿的心声,创设一个一个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让幼儿快乐成长,拥有一个真正的快乐童年。

END

编辑:朱铭铭
照片:朱铭铭
审核:穆玲艳
发布:穆玲艳
扫码关注



- 2024-07-01
- 2024-06-25
-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