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春捂”知多少——幼儿春季穿衣指南
“春捂”知多少
幼儿春季穿衣指南
盛岸实验幼儿园
春天气温升高,
早晚温差较大,
“一冷一暖”之间,幼儿容易生病。
家长们便按照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给宝宝们穿衣
春季到底应该怎么“捂”呢?

“春捂”的条件


气温

气温:15℃是“捂”的临界温度。
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 了。春季一般都是早晚凉,中午热,所以应该注意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温差

温差:昼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日的寒冷。

时机

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做好“捂“地准备。
“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就开始,晚了则犹如雨后送伞,毫无意义。

持续时间

持续时间:7~14天恰到好处。
衣服应随着气温回升慢慢地减少下来。但是减衣不能太快,否则会出现没“捂”到位的现象。气温升高到10~15℃以后,需要再捂上7-14天左右,这样身体才能适应,减得过快有可能会引起疾病的产生。


“春捂”的原则


三暖

后背暖:保持适度温暖利于幼儿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
肚子暖:腹部保暖,最好给幼儿穿背心,既能维护幼儿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凉而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脚丫暖: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又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差。足底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对外界寒冷最为敏感。双脚受寒后,就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

二凉

头部凉:人体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 的,如果头部捂地过热,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所以,在室内要保持头部凉,才能使幼儿神清气爽。
胸口凉:给幼儿上半身穿的衣服不要过于厚重臃肿,以免胸部受压,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



给幼儿正确穿衣的建议

运动时

带幼儿去室外活动时,尽量选择吸汗、透气好、适合运动的衣服。若运动量较大,可以脱掉一件,等运动结束再穿上。
睡觉时

选择贴身透气的衣裤,不建议给幼儿穿针织内衣或较厚的睡衣,睡觉时也不建议盖得过厚。午睡时也应该脱去外套,盖上薄被,醒后立马穿上外衣。
早晚添衣

春季的早晨和晚上气温较低,在这两个时间段内给幼儿适当增添一件衣服。


温馨提示

1.即使气温骤降,也千万不要给幼儿添加过多衣物。在穿多少这个问题上,“幼儿要比大人穿得多”的想法,其实是个误区。大部分3岁以上幼儿已经可以自主表达冷暖了,因此如果幼儿不觉得冷,家长不必给幼儿多穿。

2.幼儿可以和大人穿一样多,甚至有时也可以比大人少一件。其一是因为幼儿园的活动较多,幼儿跟着老师动动手动动脚,非但不会冷,反而会有些热;其二是为了适当锻炼幼儿的御寒能力,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质。

3. 判断幼儿衣服是否穿得够,建议摸一摸幼儿的后颈。后颈温热,说明衣服穿得很合适;后颈发凉,说明衣服穿得太少了;后颈出汗,说明衣服穿得过多了。
杨柳青青,莺飞草长。让我们的宝贝在春光里,感受生活的美好,健康茁壮成长!
- 2024-07-01
- 2024-06-25
-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