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支原体肺炎”高发 科学预防是关键——保健知识宣传
“支原体肺炎”高发
科学预防是关键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近期儿童“支原体肺炎”感染高发,不少孩子出现了发烧咳嗽的症状。据悉,8月份以来,全国各大医疗机构儿科门诊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数量急剧增加。今年和往年相比,我国的支原体肺炎出现了低龄化的特点,一些3岁以下的儿童也有发病,出现相关症状后,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诊。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肺炎支原体作为支原体中的一种,是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 % ~ 40 % , 通过飞沫和气溶胶传染,各年龄段人群对其普遍易感,儿童则是最易感人群。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支原体肺炎感染的症状
1.支原体肺炎感染潜伏期长, 约1-3周。
2.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发热、咳嗽是最常见的表现。初期为干咳, 后期有黄色或白色黏痰, 偶见痰中带血丝,部分患儿有喘息症状,可导致支气管炎、肺炎。
3.支原体肺炎也可引起肺外其他系统器官的功能损害,如消化系统、心肌、肝脏。
4.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是其迁延不愈或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
肺炎支原体如何传播?
咳嗽和打喷嚏是肺炎支原体主要的传播方式
肺炎支原体感染疗程大约2-3周, 疗程不足也可导致其迁延不愈或复发,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如何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勤洗手,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疾病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
为幼儿增减适宜衣服
秋季早晚温差大,应视天气变化适当为幼儿增减衣物,在傍晚散步或者野外行走时,尽量给孩子穿长裤,防止蚊虫叮咬。中午气温又较高,因此,送孩子来园时可以多穿一件外套,防止孩子着凉。但是,衣服要逐渐添加(猛加衣的方式不可取),使幼儿身体逐步适应环境气温,拥有抗御风寒的能力。您可以和孩子一起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
孩子的膳食要合理,以保证身体得到足够的营养。尽可能少食辛味之品,多喝开水,多食新鲜果蔬,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家园共育
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孩子们年幼体弱,身体免疫力差,尤其要注意预防。
▪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的共同场所、不要让孩子接触生病的人群、孩子身体不舒服马上就医、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勤晒幼儿的床被、保持空气流通等。
▪家长在家常给孩子自查,发现异常(如:皮疹或者手、足有水泡、发热、腹泻咳嗽、咽痛等症状)及时送医治疗,并向班级老师请假。
▪积极配合班级教师做好传染病的管理,做好幼儿的个人卫生,及时与教师交流孩子的健康状况。
编辑:徐婷洁
审核:吴玉燕
发布:穆玲艳
- 2024-07-01
- 2024-06-25
-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