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可经过消化道(即粪口途径)、呼吸道、密切接触(接触患儿皮肤、黏膜疱疹液)传播。
特征表现:
1、先出现发热,一般不超38.5度,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咽痛等症状。
2、发热1-2天后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
3、疱疹呈长椭圆形,周有红晕,其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
重症表现:
少数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可引起神经系统感染症状并导致心肺功能衰竭,严重会导致死亡。
就诊建议:
患儿出现高热、呕吐、肢体抖动等症状应立即就诊。
高发人群:
1、手足口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发病为主。
2、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在易感人群(幼儿)集中的幼托机构容易聚集发病,甚至暴发。
3、除幼托儿童外,中、小学生也有发病,有时会造成聚集发病。成人发病较少。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2、注意衣物卫生。3、注意环境卫生。
针对性措施:
手足口病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疫苗可能成为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可通过接种EV71灭活疫苗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2018-05-15 09:35:00
ꄘ来源:无锡市盛岸实验幼儿园
- 2024-07-01
- 2024-06-25
-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