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住美好》主题计划
“榴”住美好
班级:蓉湖小一班
主题名称 |
“榴”住美好 |
实施时间 |
2022.10.24—202.10.28 |
|
主题说明: 秋景是美丽迷人的,是五彩斑斓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给人丰收的喜悦,万物成熟,累累硕果,孩子们喜上眉梢。 一草一木都在传递着“秋”的讯息,在我们幼儿园的后门小院里,石榴成熟了,有一天我们带孩子去散步,走到那,杨昕桐发现了石榴树,开心地叫了起来:“哇!有一棵石榴树!上面还有好多石榴”。其他孩子听到也纷纷围了过去。小朋友惊喜地欢呼起来:“哇!石榴真多呀!”“一个、两个、三个”……数也数不清。 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中提出“幼儿喜欢接触大自然,并且对周围的很多事情和自然现象感兴趣,我们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们这么喜欢石榴,我们何不开展一个关于石榴的主题活动呢。由此,我们的石榴探究之旅开启啦! |
||||
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了解石榴的基本特征。 2、尝试用颜料涂色,感受涂色的乐趣。 3、观察、品尝石榴,感知石榴的味道,知道石榴有酸、有甜、了解石榴的外形特征。 4、学习原地纵跳的动作要领,学会游戏“摘石榴”。 5、能够按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 |
||||
主要活动: |
||||
语言活动:儿歌“石榴” |
美工活动:红红的石榴 |
|||
科学活动:认识石榴 |
体育活动:小兔子摘石榴 |
|||
数学活动:给石榴排排队 |
|
|||
环境创设: 1、 为幼儿提供展示与欣赏作品的平台,如在美工区展示各种石榴的图片,幼儿的美工作品等。 2、 在区域中增添石榴排序的材料和创编儿的水果图片等。 3、创设“探秘石榴”“遇到石榴”“石榴丰收了”主题墙饰,张贴幼儿的活动照片,手工作品等等。 |
||||
家园共育: 1、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找找居住的周围石榴树,为孩子拍照,让孩子认识石榴。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好一个石榴,让孩子连带到幼儿园里来。 3、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石榴的食用好处和石榴的多种吃法。 |
||||
主题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里有一棵石榴树!”一个孩子对新环境的发现一下子引起了其他孩子的浓烈兴趣,他们对石榴产生了好奇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中的机会,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忽略了这些,那么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就很有可能消失。基于这样的理念,我班结合园本特色,充分挖掘“石榴”这一孩子感兴趣的教育资源,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石榴的种种为切入口,开启了《“榴”住美好》班本课程探索。本次主题生成活动, 从孩子的疑惑,到一步一步解开谜底,在生成的活动和教学的预设性中会表现出很多的不确定性,许多问题的产生也非常随机,但是一系列的活动做下来感觉受益匪浅。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先学会观察、梳理,不断去提高自己的生成教学能力。 |
语言:儿歌“石榴”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了解石榴的基本特征。
2、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掌握儿歌,并能根据儿歌进行自我创作。
3、体验儿歌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相关儿歌图片、石榴水果实物,《石榴娃娃》音乐等。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引出内容 。
师:秋天到了,果实都丰收了,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去摘水果喽,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要去摘哪一种水果呢(播放歌曲《石榴娃娃》)。在歌曲的感知中,激发幼儿描述石榴的兴趣。)
2、 在秋天这个果实丰收的季节里,什么水果成熟了呢?我带来了一首《石榴娃娃》的儿歌,大家一起来听听吧!
3、 共同学习儿歌。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描述不同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当描述到石榴时,教师带领大家欣赏儿歌,通过角色游戏熟悉儿歌内容。教师充当石榴婆婆,幼儿充当石榴宝宝,幼儿跟随教师缓慢的语速表演儿歌内容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熟悉儿歌。
4、 仿编儿歌 。
引导幼儿变换儿歌中的人物名词,鼓励幼儿说出简单的创编句子。引导幼儿根据儿歌特点,变换儿歌中的个别词,把“石榴”换成“香蕉”、“桔子”等,将“婆婆”换成“哥哥”,“妈妈”等,尝试仿编儿歌,教师示范创编,并在幼儿创编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帮助,善于肯定幼儿的创造,让幼儿在你编编我编编中学习别人、体会仿编儿歌活动的兴趣。
5、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创编不同于别人的儿歌。
活动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孩子们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仔细观察石榴及其它不同水果之间的差别,并根据水果之间的不同特点,进行念儿歌,同时也将儿歌中的水果进行不同的水果儿歌创作,充分展现孩子身上的童趣。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有利于他们想象力的发展。不管是在教学,还是日常与孩子的交往中,当知识教给孩子之后,还应该将知识的发展交给孩子,他们会在有基础的前提下,取得新的进步。
活动掠影:
美工:红红的石榴
活动目标:
1、观察石榴的特征。
2、尝试用颜料涂色,感受涂色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相关石榴图片 泡泡纸剪成的石榴轮廓,绘画纸,颜料,画笔等。
活动过程:
1、出示石榴,请幼儿观察,说一说石榴的外形特征。
边念儿歌边将石榴切开,请幼儿观察石榴的内部特征。并通过儿歌帮助幼儿尽快了解和掌握石榴的内外特征。
2、介绍示范用颜料涂色、画的方法,幼儿尝试操作。
用毛笔蘸一下红色颜料,一点一点地涂在圆圆的大石榴上,最后画上皇冠,用绿色颜料画上叶子。
3、幼儿操作,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是否能在一定范围内涂色,可手把手进行引导。
幼儿将石榴宝宝的肚子里涂满颜色,帮助幼儿将作品展示出来。
4、共同展示作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选材来源于生活,是幼儿熟悉的水果。通过整个创作活动,幼儿尝试毛比蘸色涂色,这是最能满足幼儿情感的其中一种创造性表达方式,它可以锻炼手以及手指的肌肉,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反思:
选材来源于生活,是幼儿熟悉的水果。通过整个创作活动,幼儿尝试毛比蘸色涂色,这是最能满足幼儿情感的其中一种创造性表达方式,它可以锻炼手以及手指的肌肉,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掠影:
科学:认识石榴
活动目标:
1、观察、品尝石榴、感知石榴的味道,知道石榴有酸、有甜、了解石榴的外形特征。
2、感知石榴的成长过程(花开、花落、结果、成熟)。
3、知道石榴夏天开花,秋天成熟。
活动准备:
1、实物酸、甜石榴,自制石榴树一棵,自制石榴卡片若干。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小朋友听听是什么?
“小小房子圆又圆,里面装着红珠宝,珠宝好看不能戴,吃到嘴里酸又甜。 ” 谜底是一种水果,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水果?
(2)师:今天我邀请了石榴娃娃两兄弟来我们的活动室做客,有请他们闪亮登场(出示石榴娃娃的图片),师:引导幼儿向石榴娃娃问好。
师:石榴娃娃娃娃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儿歌(出示图片播放石榴娃娃的儿歌)
2、感知石榴的生长过程(花开、花落、结果成熟),知道石榴夏天开花,秋天结果。
(1师:石榴娃娃从哪里来?它的家在哪里?(出示大树的图片)
(2)师:小朋友知道石榴娃娃什么时候开花(出示夏天开花的图片)。
(3)师:石榴娃娃是什么形状的?它像不像圆形?(出示石榴和圆形图片)。
3、引导幼儿观察石榴的果实(出示石榴果实的图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石榴娃娃的生长过程,石榴娃娃到了夏天开花(出示石榴夏天开花的图片),先长出花蕾(出示石榴花蕾的图片),然后花开(出示花开的图片然后是盛开、花落、结果、成熟的图片)。秋天成熟(出示秋天成熟的图片)。
4、品尝石榴。
分发酸甜石榴,请幼儿品尝石榴,让幼儿知道石榴有酸、有甜。
5、游戏活动。
石榴娃娃在我们活动室玩了好久了,它想家了,请我们小朋友把石榴娃娃送回家好吗?(出示大树图片)分发石榴娃娃的图片,请小朋友把石榴娃娃的图片贴在大树上。
活动反思:
引导幼儿了解石榴子的形、色、味的特点。在设计活动时,要给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积累和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认识。引导孩子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问题,逐步培养其善观察爱思考的好习惯,使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更高的发展,幼儿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活动掠影:
体育:小兔子摘石榴
活动目标:
1、学习原地纵跳的动作要领,学会游戏“摘石榴”。
2、喜欢跳的游戏,初步体验纵跳触物后的成就感,增强腿部力量,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重点难点:学习原地纵跳的动作要领,纵跳触物。
活动准备:
自制石榴悬挂在绳子上。平衡木、垫子、小兔子头饰。
活动过程:
1、 开始部分——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入场进行热身活动。听音乐和老师一起做热身操:《小猴摘果子》模仿操。
2、 基本部分 自由探索跳的动作。
(1) 师:小兔子们,你们是怎么走路的?你们还知道哪些跳的动作吗? (2)幼儿自由探索不同的跳的动作。
(3)个别展示,模仿学习,教师进行动作讲解。
师:哪位小兔子愿意上来分享一下你的跳跃动作!
(4)学习纵跳触物
动作要领:半蹲屈膝,手臂向上伸直,两腿用力蹬伸向上跳起,用手接触物体。注意落地时前脚掌着地,膝盖弯曲,肌肉放松。
幼儿练习纵跳触物。用手拍一下悬挂的石榴。
3、 游戏:小兔子摘石榴
创设情境:兔妈妈在山上种了许多的石榴树,秋天快到了,石榴就快长大了。兔奶奶生病了,摘点石榴送给兔奶奶,兔妈妈想带着你们一起摘石榴,可是石榴树很高,请兔宝宝们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去摘石榴。
玩法:幼儿分成两队,需要走过独木桥(平衡木),爬过山坡(垫子),到达树林。 提示:每摘到一个石榴,请将石榴送到团队的篮子里,再继续摘石榴。
4、结束部分
1、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动作,放松全身。
2、整理场地材料。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善于提升、整合幼儿的经验,活动主要以“小兔学本领——小兔摘石榴系列活动”这两大部分构成。“小兔学本领”部分主要是教给幼儿双脚并拢向前行进跳的动作要领,首先让幼儿自由跳,然后请个别幼儿示范跳,教师再示范讲解正确的动作,再集体练习,运用集体练习、个别练习、教师讲解示范等教学方法让幼儿轻轻松松的学会了双脚并拢向前行进跳。“小兔摘石榴”是以兔奶奶生病了需要帮忙采果果的游戏情节展开,大大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幼儿通过这个游戏,不但巩固了双脚行进跳的动作,还培养了幼儿帮助他人的情感品质,最后按颜色分果果,运用数学领域的智能。整个活动是层层递进,幼儿在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锻炼平台中,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基本完成了活动的预期目标。
活动掠影:
数学:给石榴排排队
活动目标:
1、 能够按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
2、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 能与同伴合作,对排序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石榴实物 幼儿每人一套石榴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1、出示石榴,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大小。
(1)、讨论:这是什么水果?数一数有几个?(师幼共同点数说出总数)
(2)、讨论:这些石榴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学习将石榴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序。
(1)、按从小到大排序。
师:石榴宝宝们想学小朋友玩排队的游戏,最小的石榴当排头,站在第一个,其他的石榴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在小石榴的后面,应该先排谁呢?
(请1-2位幼儿上来排)
(2)、请幼儿拿出自己的石榴,先比较出大小,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练习排序,学说:小的,大的,最大的。
2、练习从大到小排序。
(1)、按从大到小排序。
师:如果把最大的石榴排第一,后面应该怎么排呢?(请1-2位小朋友来尝试排序)
(2)、请幼儿尝试从大到小排石榴,学说:大的,小的,最小的。
3、延伸活动,在区域中提供材料。让幼儿继续练习排序活动。
活动反思:
经过整个活动的实施,发现我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关注点存在着一些偏颇和忽视,也就是说我一般比较关注数学整个活动的趣味性,整体孩子的接受能力,在问与答之间比较多的采用集体的形式,而对于孩子的能力差异点关注很少,给予孩子的发展机会是不均衡的,这一次我逐一地问孩子们“石榴宝宝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显然有部分幼儿虽然明白了其意思,但未能概括出“从小到大“四个字,轩轩说“小小的变大大的”。甚至有幼儿口齿还不清楚。这需要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在每个环节的安排上不但考虑这个数学活动的整体递进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每个环节适合哪层能力的幼儿操作,并进行严密的思索和定位,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够成为活动的主人,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能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个提升。
活动掠影:
- 2024-07-01
- 2024-06-25
-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