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课程:“颜”究吧
“颜”究吧!
班级:蓉湖小三班
社会活动:我喜欢的颜色
执教:张旭怡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2、感受人们对颜色有不同的喜好,增进对同伴的了解。
活动准备:
PPT、“我喜欢的颜色”调查表、统计表、笑脸贴纸。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颜色宝宝。
师:小朋友,今天有一些客人要来我们班做客,我们看看是谁呢?原来是颜色宝宝啊!这是哪位颜色宝宝?(师带领幼儿认识颜色)你们在哪里看见过它呢?
2、组织幼儿在统计表上,贴上自己的笑脸贴纸。
(1)颜色宝宝可喜欢你们了,你们喜欢他们吗?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啊?
(请个别幼儿回答)
(2)老师也喜欢颜色宝宝呢,瞧,我最喜欢黄颜色了,我要送一张笑脸给它,(教师边贴边说:我最喜欢黄色。)
(3)幼儿分组操作,将笑脸贴纸贴在喜欢的颜色下面,教师鼓励幼儿边贴边说:我喜欢×颜色。
3、说一说表达自己喜欢的颜色。
师:老师喜欢黄颜色,我还能把它说出来呢!你们听,“黄颜色,黄颜色,老师喜欢黄颜色”。你们会说吗?请喜欢红颜色的小朋友起立,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依次带幼儿说一遍)
4、尝试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些颜色。
提问: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有的小朋友既喜欢红色,又喜欢绿色,还喜欢黄色,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些颜色呀?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活动结束,师小结:颜色宝宝就在我们的身边,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
活动反思:
幼儿很喜欢色彩鲜艳又丰富的东西,在他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漂亮的色彩,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叶,花花绿绿的色彩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求知的欲望、美的感受。本次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能找出一些颜色的代表物。首先谈课前准备,原教材要求准备一张大的统计图,考虑到大统计图不能满足每位幼儿对颜色的喜好,因此,在课前我为每一位幼儿设计了一张“我喜欢的颜色”调查表,让幼儿与家人一起完成。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清楚地了解到孩子对各种颜色的喜好,进而准备好大的颜色统计表,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谈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活动中幼儿对“自己喜欢的颜色?”, “哪些东西是这种颜色?”这样的问题能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说出来,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标记贴在相应的大统计表中,幼儿在说一说、贴一贴、数一数中,巩固认识了各种常见的颜色,喜爱各种色彩,以及与这些色彩相关的东西,对同伴的颜色喜好也有所了解。幼儿在活动中显得很轻松,使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第三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在“我喜欢的颜色”调查表中写的是红色,让他介绍时却说“绿色”。贴标记时看别人贴在“蓝色”的方块中,自己也跟着贴上去。这可能是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改变。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时刻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语言活动:小蓝和小黄
执教:张旭怡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观察和倾听,并能大胆想象和表述。
2、感受蓝、黄两色“拥抱”后的变化。
3、体会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绘本《小蓝和小黄》课件;黄、蓝色颜料、装有清水的两个瓶子、其他不同颜色的颜料。
活动过程:
1、变魔术导入,引出小蓝和小黄。
(1)教师出示装有清水的瓶子,变魔术将清水变成蓝色的水,引出小蓝。
(2)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动手操作,将清水变成黄色的水,引出小黄。
师:有一天,小蓝和小黄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欣赏绘本课件《小蓝和小黄》,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 (1)出示图片小蓝家
提问:这是小蓝的家,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你们看小蓝家一共有几个人呀?都有谁呀?哪个是蓝妈妈?哪个是蓝爸爸?为什么?
小结:小蓝的家里有爸爸、有妈妈还有小蓝,他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2) 出示图片好朋友 提问:小蓝有许多好朋友,你认识他们吗?
(3) 出示图片小黄家 提问:小黄就住在街对面,它的家里有几个人?都有谁呢?
小结:小黄家里有妈妈有爸爸还有小黄,他们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4) 出示图片小蓝和朋友做游戏 提问:小蓝和它的朋友经常在一起玩游戏,你们看,猜猜它们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幼儿观察画面,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猜想) 小结:原来他们最喜欢玩藏猫猫和转呀转圈圈儿的游戏。
(5) 出示图片小蓝找到小黄
提问:小蓝找到了它的好朋友,这时候小蓝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高兴,兴奋,开心) 小蓝和小黄两个好朋友见了面做了什么?(拥抱) 你们看它们抱在一起发生什么事情了?(变绿了)
(6)出示图片回到家里 提问:小蓝和小黄回到家,他们的爸爸、妈妈不认识他们了,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他们的心情会怎么样?
3、教师讲述故事最后一部分,并教师播放课件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小蓝和小黄拥抱在一起后,发生什么事情了?(将黄、蓝两种颜色倒在一起,进行验证)
4、 活动延伸:玩颜色
今天小蓝的其他好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班里(其他颜色),那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玩一玩,探索一下吧。
活动反思:
这个画面简单、取材寻常、现象力丰富的故事,却是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的绘本故事。在让孩子们猜“谁是爸爸,谁是妈妈”时,基本上都是跟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那个胖胖的是爸爸,苗条的是妈妈……”对于情感的体验,孩子们想象的跟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很贴近,体会到“伤心、着急”,有的孩子也猜到自己会把眼泪收集起来变回自己。
小班幼儿对于常见的颜色名称已有一定的认识也能说出它们的名称,而且也喜欢各种漂亮的颜色。而在这节语言活动课中,通过小黄和小蓝的故事让幼儿学会理解故事内容,并让幼儿了解蓝色与黄色在一起能变成绿色的道理。在理解故事中我会联系幼儿实际生活来提问,便于幼儿理解。幼儿对于我所提问的问题都能用故事中的语句来回答,学习欲望比较强,积极性高。活动结束后,我在反思, 活动中应该再多给孩子一些表达的机会。因为绘本中主要是以画面来体现的,孩子们完全可以根据观察画面来理解绘本的内容,而不一定非要借助老师的讲解才能理解故事内容。因此,在阅读绘本中,我可以尝试放手让孩子自主阅读,并且让孩子们主动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绘本中所看到的一些内容。
体育活动:红绿灯
执教:杨莉萍
活动目标:
1、知道汽车、行人在马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规则,听从红绿灯的指挥。
2、能根据信号做动作。
3、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卡片红灯、绿灯各一个,两辆玩具小汽车。
2、 设置马路场景。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看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教师出示两辆玩具汽车)
2、教师示范,将两辆汽车成十字形相向开来,让幼儿观察发生了什么事。(汽车相撞)
3、师: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幼儿回答)
二、认识红绿灯。
1、为了避免刚刚的交通事故发生,我们请来了这两位朋友来帮忙。(出示红绿灯卡片)
2、师:有谁认识这两位朋友吗?(幼儿回答)那有哪位小朋友知道红绿灯的作用呢?(幼儿回答)
3、教师总结:汽车和行人在马路上行走时,要听从红绿灯的指挥,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才能行。
三、小汽车按规则行驶。
1、师:现在我们让汽车安全行驶一次。(教师按照自己给出的信号操作汽车,如:出示红灯,说红灯红灯我就停,出示绿灯,说绿灯绿灯我就行。)
2、教师操作汽车,幼儿给出信号。
四、游戏。
师:现在我们也来开汽车,好不好?请两个小朋友来当红绿灯,一部分小朋友当汽车。幼儿做游戏,教师在旁指导。
五、游戏结束,教师再次总结。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主要是从幼儿的兴趣引导,先激发幼儿兴趣,从而认识事物,在参与到游戏中领悟。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氛围浓厚,大部分幼儿都能在玩中认识到遵守交通的重要性。不足的地方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儿只注重于玩的过程,而没能在过程中认识到游戏的真正意义。所以,如果再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游戏中多让幼儿讨论,让他们自己去倾听领悟。
科学:颜色变变变
执教:杨莉萍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色,根据色彩标记匹配相应的瓶子。
2、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魔术,导入活动内容。
1、师:欢迎大家来到魔法学院,我是魔法师。今天我要教大家变一个魔法。这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是什么样子的?
2、师:看仔细楼,现在它要和我们玩变魔术了,但我们要一起念一句咒语“水宝宝,变变变!”它才会变的。我们来试试?
二、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导幼儿勇于尝试探索。
1、师:老师准备了每人一个瓶子,我们一起来变魔术,一定要说:“水宝宝,变变变哦”。
2、幼儿自由探索。师:你们的水宝宝变了吗?变出了什么颜色?
三、教师解读秘密。
1、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师:好奇怪呀,水宝宝怎么会变颜色呢?肯定有秘密,我们快来找找。
2、请2个幼儿演示操作,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进行试验。
3、师:你发现了什么?这瓶怎么没变不出来,而另外一瓶却变出来了? 四、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教师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请幼儿观察色彩的变化。提问: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你的水原来是什么颜色,它找了什么颜色当好朋友,最后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讲述)
总结:哇,颜色可真有趣,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让我们把这个秘密带到区域里再玩一玩,变出更多不同的颜色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发现颜色变化的规律。在幼儿动手操作橡皮泥时,老师没有提醒幼儿让幼儿用手指用力的搓橡皮泥,让两种颜色能够更好的融合到一起,变出第三种颜色,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中,应该让幼儿学习自己记录结果会更好。在结束环节,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个别幼儿不能主动地参加到游戏中去,有了这次的经验,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表现的更好!
美术活动:我是小小波洛克
执教:张旭怡
活动目标:
1、 欣赏波洛克作品,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 尝试用滴流的方法绘画。
3、 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波洛克的画图片、纸张、颜料、小箩筐、滚珠等。
活动流程:
1、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有没有尝试过一边跳舞一边画画?有一位叔叔就能边跳舞边画画,想知道他是谁吗?对了,他是波洛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作品。
2、 欣赏波洛克作品
(1) 欣赏第一幅作品《畅想》
提问:看着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觉得他的画像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这些线条和漂亮的色彩,让我们的心情很快乐。像星星和烟花一样。
(2) 欣赏波洛克其他作品,让幼儿自由欣赏。
师:波洛克叔叔的这些画神奇而美丽,他的画和我们平时的画是不一样的,他不是用笔直接画出来的,你想知道他是怎样画画的?
3、 介绍滴流
师:波洛克喜欢用很大很大的纸画画,他用笔沾颜料滴到纸上,沿着纸的四周作画,这种画叫做“滴流”。因为波洛克喜欢听着音乐边跳舞边画画,所以,人们又把他的画叫做“会跳舞的画”。
4、 尝试滴流画:我是小小波洛克
(1) 教师出示材料,示范作画步骤和方法。
(2) 幼儿自由创作,教师指导幼儿自由选择颜料。
(3)幼儿展示、欣赏作品。
5、活动结束,师总结点评。
活动反思:
活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很放得开,让幼儿尝试用各种材料创作,这是整堂课的兴奋点,虽然时间短,但孩子们乐在其中,也感受到了一种成就感。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可借助多种作画工具,进一步尝试滴流作画的方法,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色彩的搭配,表现出丰富的点、线、面。 使其帮助幼儿在欣赏与交流中丰富他们的创作经验。
微信公众号:
- 2024-07-01
- 2024-06-25
-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