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课程:清明踏青忙 寻觅野菜香
豆豆成长记
班级:蓉湖大三班
主题名称 |
清明踏青忙 寻觅野菜香 |
实施时间 |
2022.3.28---4.22 |
主题说明: 当春风还未融尽残冬的余寒,种子们就悄悄地在地上萌发了。一场场春雨过后,各种野菜开始忽意生长,在这个春意盘然的时光里。盛岸实幼大三班的孩子们与春天的野菜开始了一场特别的邂逅。春雨过后,小朋友在种植园的地面上发现了各种各样的“草”,大家开始讨论起来,“这种不是草,是野菜。”“有的野菜还可以吃呢”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议论下,我们发起了野菜的探索活动…… |
|||
主题目标: 1、 认识各种野菜,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2、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3、通过观察,幼儿能用较清楚的语句讲述野菜的品种及外观特征。 5、能够运用野菜叶子进行拼图、贴画、书签制作等游戏活动。 6、能够结合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尝试自己制作青团子。 7、结合课题,能够用水墨绘画野菜的各种形态。 |
|||
主要活动: |
|||
科学:挖野菜 |
社会:好吃的野菜 |
||
美工:野菜书签 |
语言:蒲公英旅行记 |
||
社会:做青团 |
|
||
环境创设: 1、主题墙分为三块:“讨论我看到的野菜”“我认识的野菜”“制作青团”“我眼中的青团子” 2、区域调整: 益智区:野菜分类、野菜拼图 美工区:画一画、贴一贴野菜、制作野菜标本 自然角:种植常见野菜进行观察 图书角:增添关于春天野菜的绘本 |
|||
家园共育: 1、 利用家长资源,让孩子们也在家长的带领下走上田埂、跳进菜园,来到市场蹲下身子细细地寻找那隐藏在角落里中的“宝贝”。 2、 有条件的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种一种野菜。 3、提醒家长多多关注幼儿与人交往的方法,帮助他们掌握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 |
|||
主题反思: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就是教育和生活紧密联系,从做中学,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孩子们从发现野菜---寻觅野菜---认识野菜---做野菜团子等一系列活动,使孩子们体验操作劳动的快乐,明白天然食物对身体有益,也能让孩子们懂得一米一饭的来之不易,享受大自然赠予我们的美好,萌发了幼儿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孩子在户外发现野菜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了解了野菜身上的秘密,让幼儿从中了解到了关于野菜的颜色、外形特征、品种等,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激情。孩子们从生活出发,步步递进,自主探索发现,孩子们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本次课程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认识了多种野菜,学习了挖野菜,参与了做菜,使教学活动变得开放、直观、生动,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愿望。既扩展了幼儿的知识面,又通过幼儿的自主活动,并与他人分享成果和快乐,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是主动的、积极的。 在课程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也是课程的所有者。同时,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也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开展课程活动前,我们要善于去关注幼儿的问题,从他们的生活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哪些方面的经验又是需要再次提升和丰富的,从而来创设属于幼儿课程。 |
大班科学:《挖野菜》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知道⼀些野菜的名称、特征、生长环境以及挖野菜的工具、材料。
2、乐意参与小组的讨论及材料的准备,有⼀定的任务意识。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挖些野菜,每组⼀份。
2、活动前幼儿做关于野菜的调查表。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谈话,感知野菜的特征。
师:你吃过哪些野菜?
教师出事相应的野菜,帮助幼儿初步认识各种野菜的名称及外形特征。
师:你还知道哪些野菜?它们为什么叫野菜呢?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野菜的根、茎、叶,了解其明显特征。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各种野菜的根、茎、叶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发现。
2、引导幼而讨论野菜的生长环境。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野菜,你们想去挖野菜吗?它们可能会长在什么地⽅呢?它是喜欢潮湿的还是干燥呢?喜欢阳光还是阴暗呢?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发表⾃⼰的意见。
3、引导幼儿讨论挖野菜所需的工具。
教师:每组小朋友都想好了挖野菜的地⽅们可是我们怎样挖呢?需要哪些材料帮助我们呢?挖到的野菜放到哪⾥呢?
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此讨论后,按组依次介绍。
师:这些材料由谁来准备呢?(每个小组自己讨论⼀下。)
活动反思:
今天科学活动的主题是“挖野菜”,是让孩子们认识野菜,从野菜的外行特征、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孩子们都信心满满的自己⼀定能挖到野菜。在挖野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仔细的寻找着。⼀有发现就招呼同伴们⼀起去挖。
大班社会:《好吃的野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野菜,了解其名称、外行特征、用途。
2、能合作设计出简洁的野菜食谱,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举行简洁的烹制。
3、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力能力,体验合作共享的欢乐。
4、激发幼儿喜爱吃野菜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忙幼儿预备挖野菜用的工具:铲子、篮子。
2、锅、铲等烹饪工具,油、盐、酱、醋、甜酱等调料,鸡蛋、猪肉适量。
3、师、幼、家长一起搜集野菜图片、实物,创设资料区。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活动爱好。
1、小朋友们吃过野菜吗?吃过什么样的野菜?什么滋味?
2、你还认识哪些野菜?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3、我们小区的小山上有好多野菜,小伴侣想不想去挖?
4、挖野菜需要什么工具?挖野菜时应留意什么?
二、挖野菜。
1、引导幼儿探究不同野菜的挖法。
①苦菜主要吃它的什么?怎样才干挖出它的根?
②荠菜主要吃它的什么?怎样挖呢?
③婆婆丁主要吃它的什么?怎样挖呢?
④灰灰菜、扁针芽?
2、幼儿簇拥挖野菜。
① 老师进一步强调平安:不乱跑,不行以拿着工具打闹,留意别把泥土弄到衣服上和眼睛里,不挖不认识的野菜,看见洞口不掏不挖。
② 引导幼儿分辨、采挖各种野菜。
三、择野菜。
我们小朋友从种植园地里挖回了这么多野菜宝宝,可这些野菜宝宝都迷了路找不到家了,他们的衣服也都脏了,小朋友们想不想帮小野菜把脏衣服换掉,并把它们送回家?
四、野菜自助大餐。
1、这些野菜宝宝很想成为我们朋友,你知道怎样和它交朋友吗?
2、引导小朋友研究各种野菜的吃法。
3、分组合作设计一份食谱。
4、老师分组指导幼儿烹饪。
5、进行野菜自助大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自然条件,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认识了多种野菜,学习了挖野菜,参与了做菜,使教学活动变得开放、直观、生动,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愿望。既扩展了幼儿的知识面,又通过幼儿的自主活动,并与他人分享成果和快乐,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是主动的、积极的。
大班美工《野菜书签》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丰富多样的书签,让幼儿感受和发现书签的不同材料、形状、图案的美。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设计一张自己喜欢的野菜书签。
活动准备:
1、布置书签展览。
2、野菜若干。
3、塑封机一台、塑封纸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欣赏丰富多样的书签。
1、师:小朋友快来看看我的书里有什么秘密?书签夹在书里有什么作用?
小结:书签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用来做标记,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看书的页码,为我们节省时间。
2、欣赏不同材料制作的书签,引导幼儿找一找、看一看并说说感受。
师: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书签,你喜欢哪一种书签?为什么?
二、指导幼儿用野菜制作书签。
师:我们知道野菜除了可以食用、药用以外,还可以把它制作成精美的书签,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1、自由选择野菜。
请幼儿分组自由选择野菜,共分蒲公英组、曲曲菜组、灰菜组、荠菜组、苦菜组、马生菜组等几组。
2、把野菜搓平,夹在书里压平。
幼儿把选择好的几种野菜捋平,并摆出自己喜欢的造型,轻轻放进书里压平。
3、野菜塑封。
幼儿把摆好的野菜造型轻轻放进塑封纸,把塑封纸放平,放进塑封机进行压模。
4、剪下野菜书签。
野菜塑封结束后,老师指导幼儿沿边剪下野菜书签,注意保留与野菜一定的空隙,以免漏气。
5、书签展示活动。
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制作的书签,进行书签展示,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6、引导幼儿学会用书签,把书签夹在自己喜欢的书里。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自己制作了野菜书签,非常漂亮,请你们把书签夹在自己喜欢的书里,等再看书的时候就非常方便了。
活动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某些内容感兴趣时,他们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在活动前期,孩子们已经有了做书签的经验,在本次活动中,我向孩子们展示了用塑封机做成的野菜书签,激发孩子的制作热情。孩子们挑选自己采摘的野菜制作书签。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热情高涨,完成度很高。
大班语言《蒲公英旅行记》
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在世界的东方,在太平洋的西岸,我们的首都是北京。
2、了解我们的祖国有着世界最高的山脉、最长的城墙、最宽的广场。
3、能大胆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蒲公英是野菜的一种
教具准备:课件PPT“蒲公英旅行记”。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猜谜语
师:“有一种花,毛茸茸的,风一吹就像一个个小降落伞到处飞呀飞,到祖国各地去旅行。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2、播放PPT,出示蒲公英图片,引导幼儿描述蒲公英的特征。(毛茸茸、轻飘飘,像小降落伞)
二、欣赏故事,初步理解内容。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请幼儿倾听。
师: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蒲公英出去旅行的故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蒲公英去了哪些地方旅行呀?那么就竖起我们的小耳朵,仔细的听听看它到底去了哪些地方。
2、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1)蒲公英的'家在哪儿?
(2)蒲公英的家有哪些很了不起的地方呢?(用手做动作引导幼儿说有最大的海洋、最高的山脉、最长的城墙、最宽的广场。)
3、播放PPT,教师再次讲述故事,请幼儿欣赏。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故事,边听边看,说说蒲公英的家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
4、再次回忆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世界上三“最”。
(1)仙女在送蒲公英回家的时候带着它去了哪些地方旅行了呢?你们想不想一起去看看蒲公英和仙女旅行过的地方呀?(播放太平洋、喜马拉雅山、万里长城和天安门广场的图片,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的图片是什么样子的)
(2)播放到天安门图片时,提问:你们知道天安门在哪儿吗?(幼儿回答在北京)。有人知道北京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吗?
(3)播放PPT,出示北京在中国地图中的位置,向幼儿介绍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很重要的地方。
教学反思:
前期幼儿已经知道了蒲公英是一种野菜。在本次活动通过帮助蒲公英找家,以故事的形式使幼儿了解了我们的祖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知道我国有最高的城墙、最高的山脉、最宽的广场等名胜古迹,使幼儿对自己的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和幼儿在地图上观察,知道我们的首都在北京,那里有天安门广场等,初步萌发了幼儿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促进幼儿更加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大班社会《做青团》
活动目标:
1、知道吃青团是清明节的重要风俗习惯。
2、幼儿尝试做青团,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己采摘的野菜、馅料、装青团的盘子、桔叶等若干。
2、请幼儿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清明节快到了,小朋友们知道清明节会吃什么吗?(青团)
出示青绿色的糯米粉团,引起幼儿做青团的兴趣
二、你们看这是什么?
1、请幼儿拿取绿色的粉团、看看、捏捏、搓搓、团团。
提问:猜猜是什么东西?拿在手里有什么感觉?
2、教师将绿色粉团和白粉团进行对比,让幼儿说说有什么不一样?(颜色)
3、教师介绍绿米粉团是加入了艾青,出示实物艾青。
三、观看录象(幼儿边看教师边讲解)
1、采摘野菜
2、洗净剁碎野菜
3、和面
4、做青团
5、蒸青团
6、教师演示做青团
先将米粉团圆,用大拇指在米粉团中挖一个坑,然后将大拇指放在坑内,其余四指放在外边,把米粉团捏成碗状,再将馅料放入,最后把洞口封住、团圆,摆在桔叶上放入蒸笼。
四、引导幼儿做青团,体验劳动后的喜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美食:青团子。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习俗与吃食,让幼儿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前期幼儿已经有了采摘野菜的经验,于是我让幼儿自己采摘野菜,并进行择菜、洗菜等程序,制作美味的青团子。整个活动幼儿兴趣较浓,对于个别幼儿还要多关注,多给予表现的机会。
- 2024-07-01
- 2024-06-25
- 2024-06-17